什么是狗狗肌内注射?
在兽医临床中,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是一种常用的给药方式,可迅速将药物输送到全身进行分布,适用于各种不同日龄、体重和健康状况的犬。 然而,由于对IM技术的普及宣传较少,导致很多兽医对其操作细节并不熟悉甚至存在误解,因此造成部分犬出现不良用药反应或未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6个方面介绍犬的IM技术:1.注射部位的定位;2.常用药物剂量;3.药物的稳定性;4.常见药物副作用及预防措施;5.特殊犬的给药方法 以及6.其他注意事项。
一、注射部位的定位 通常来说,肌肉组织主要分布在四肢和臀部,其中大腿肌肉最发达且面积最大,故此该部位是犬的常规注射部位之一。而小腿和大腿前侧的肌肉组织同样较为丰富,也可用于少量药物的IM,但大腿内侧和外侧区域应尽量避免使用作为注射部位以避免产生疼痛感和不良反应。根据犬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四肢各关节处的肌肉组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幼龄期和老龄期的犬注射时还需注意适当调整药物注入部位以使其更好的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1]。 二、常用药物剂量的参考值 对于某些需要使用较大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预防或者控制疾病的犬而言,仅凭兽医的经验给药是无法准确判断其具体用量并保证其疗效的。因此对于这类药物,临床上更倾向于采用“精确计算法”来进行给药的量化工作以确保药效的最佳发挥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1, 2]。 下表为常用于犬的常用药物的推荐剂量(每kg bw)表格,仅供参考~ 三、药物的稳定性 根据《中国兽药典》中的相关规定显示,兽用注射液的有效期一般为两年半左右时间,在保存条件良好的条件下可保持较好的质量[3-7],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大部分兽用注射液都会因为存放时间过长而导致药物浓度下降从而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出现毒性反应的可能。 在兽医临床中还有部分药物需要在开启后尽快用完,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林可胺类抗生素等,这是因为此类药物在空气中暴露后会很容易受到微生物侵袭从而加快变质过程速度,因此建议该类药品需密闭避光储存于干燥阴凉处并在开瓶后一个月内使用完毕为宜[8,9]。 四、常见药物副作用及预防措施 在兽医临床中,犬的IM时常会出现一系列不愉悦的感觉包括疼痛难忍、肌肉僵硬等表现均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乃至生命安全。因此,了解如何预防和减轻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就尤为重要了! 1. 刺激性大/易过敏药物的处理措施 1)局部麻醉药: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有丁卡因和利多卡因两种,两者的作用机制相似均为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而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同时还可用于治疗轻度疼痛症状如牙痛、牙周炎等;此外这两种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反应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使用前必须严格控制好其使用量以免引起中毒反应影响病情恢复进程[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