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吐黄水怎么回事?
宝宝在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出现频繁吐奶的情况,同时可能还会伴有腹泻、哭闹不安等表现,家长需要重视起来,可能是疾病导致。 那么具体的原因有哪些呢?又该如何处理呢? 1.消化不良 由于婴幼儿的消化能力比较弱,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经常给宝宝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者一次性给宝宝喂太多食物,就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宝宝出现溢奶、恶心、呕吐等情况。 在日常喂养中应注意少食多餐、荤素搭配;一旦出现消化不良,可以给宝宝按摩腹部帮助排气,适量服用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
2.感冒 如果宝宝出现了流涕、打喷嚏、喉咙有痰鸣音,有可能是受凉感冒了。 特别是对于月龄小的宝宝,胃肠道功能比较薄弱,一旦出现风寒感冒,往往容易积食,此时需要注意给宝宝的肚子保暖的同时,清淡饮食。
3.口腔炎 由于婴儿的口腔容积较小,一旦牙槽骨发育不全或者牙齿排列不整齐,就容易积存污垢引发口腔炎。 除了口腔里有牙齿的地方外,父母最好每天都用清水清洗宝宝的牙龈和咽喉部位。如果发现宝宝有流口水、不愿进食的情况,可适量服用维生素B族。
4.消化道炎症 对于年龄较长的宝宝,如果出现反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有可能是因为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胃肠炎。 对此,需要及时带宝宝就诊,检查是否有细菌感染的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需要进行输液治疗。
5.食道阻塞 一些固体食物比如水果块、鸡蛋块等可能会堵塞在食道处,宝宝无法顺利咽下,所以会出现频繁呕吐,但一般情况良好。 对这种情况,家长不需要太紧张,尽量鼓励宝宝一次多喝下奶制品,减少吐奶次数即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生喷射性喷吐,并且两次喂奶之间仍持续呕吐,就不排除是疾病因素导致的,需要及时就诊。
总之,预防大于治疗。要想让宝宝少生病,家长们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合理膳食、坚持运动,同时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添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