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都需要驱虫吗?
猫咪需要体外驱虫,每个月进行一次; 需要体内驱虫,每个季度一次。 但是! 如果你的猫从来没有驱过虫的话,在养的第一年,建议做3次体外驱虫、2次体内驱虫。 因为寄生虫的感染有一个潜伏期,之前感染了,但是可能不会表现出来。 在养的第二年,建议做2次体外驱虫、1次体内驱虫。 第三年,做1次体外驱虫、0次体内驱虫即可。 第四年及之后,建议每个季度做一次内外驱虫就可以啦~
① 体外驱虫主要消灭体表的寄生虫,比如寄生虫中的“臭名昭著”的跳蚤、螨虫等寄生虫都能被杀死。
② 体内驱虫主要是杀死肠道里的蠕虫(蛔目、绦目等)、线虫(寄生虫中最多的,例如蛔目的蛔类、异尖线虫等)
一般来说,身体没有异常情况的猫咪都可以进行内驱虫。 但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先去医院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内驱虫哦~
① 刚刚出生的猫咪由于从母体获得抗体,此时不用接种寄生虫疫苗,所以不需要进行内驱虫。
② 换粮不当导致拉稀的猫咪需要调整肠胃环境,等便便正常后再服驱虫药(具体可咨询医生)。
③ 有呕吐、腹泻等情况的猫咪需要服用止吐、止泻药物再进行内驱虫。
对猫咪进行体外虫害的预防非常重要,市面上的体外滴剂药物基本都能同时预防跳蚤、蜱虫、虱子、蚊子。建议每个月进行一次体外预防,可以喷洒或者滴剂的方式进行(注意:一定不能将不同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或者间隔使用时间过短,否则容易发生毒性反应)。
对于猫咪体内寄生虫的预防,则可以根据接触其他动物的程度,生活环境,是否外出、打猎来决定。如果有接触其他动物,或者生活在集体环境,经常外出甚至有打猎行为的,建议每年进行2-4次的体检和相应的驱虫。如果基本不出门,接触其他动物较少,单独生活,也可以每年进行一次体内的寄生虫的检查和预防。
寄生虫检查一般是通过粪便学检查虫卵数量,如果确实发现寄生虫感染,应该按照体重使用相应药物。如果检查未见寄生虫感染,也建议进行一次预防性的体内驱虫。常用的体内驱虫药基本可以同时预防蛔虫、绦虫、钩虫等,对滴虫无效,但滴虫病在猫的消化道当中并不常见。需要注意的是:体外用药和体内用药请至少间隔一周再使用,否则容易发生毒性反应,尤其是体重较低的小猫更容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