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疫苗第二针预防什么?
狗狗第一针注射疫苗后,体内的免疫机制被启动并产生抗体,但此时的抗体水平是低水平的,无法完全起到保护作用。所以一般建议第二针疫苗注射完后再测一下抗体,确定抗体达到合格标准。 第二针疫苗接种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初次接种的疫苗,使动物的体内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目前犬疫苗种类较多,可分为活疫苗、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等,其中以弱毒疫苗应用较广。 一般来说,接种疫苗后7天左右,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就开始产生抗毒素,同时抗体水平开始上升,2周后达到高峰,4周后减弱下降,但是整个过程中量是很低的,需要持续注射以保持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而灭活苗在接种后10天左右动物体内才开始产生抗体,2周达高峰,3周后才缓慢下降,因此注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但无论哪种疫苗,都不能百分百保证免疫成功。当机体遇到强病毒侵袭时,也有可能发生感染。
为了保险起见,一般在疫苗注射完成后,应监测抗体水平,若达不到要求应及时补打疫苗。如果抗体水平已达到要求,但仍然发病,很有可能是因为自身体抵御能力下降导致,此时应注意增强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的补充,提高免疫能力。 对于已经注射完所有疫苗且抗体合格的宠物来说,日常做好疫苗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避免被感染,因为很多病毒感染都会引起疫苗的失败,使宠物生病甚至死亡。对于已经注射过疫苗的宠物,仍然需要注意不要让它接触患有传染病的动物以及它们的粪便,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其次,应该注意加强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在接种疫苗期间及以后的长久时间内,都应该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营养均衡,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特别是蛋白质的供给,这样既能保证免疫效果的稳定,又可增强免疫应答能力,缩短应激反应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