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打了疫苗还能发生细小吗?
首先,疫苗不是100%有效。注射疫苗后,抗体在体内产生需要一定时间,而且抗体水平高低与免疫剂量、程序有密切关系。如果体内抗体水平不够,接种疫苗后的保护作用就发挥不出来了。这时候狗狗对于疾病的抵抗力就会降低,疾病就有可能发生。其次,即使是接种了疫苗的狗狗,也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和预防。 接种疫苗前后一周最好不要给狗狗洗澡,因为疫苗接种期间,狗狗的抵抗力比较弱,如果洗澡受凉引起感冒,会增加感染细小的概率;另外,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不要带狗狗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最后,按时驱虫,防止寄生虫病也是保护狗狗健康的关键。
尽管做好了上面这些工作,但是一旦狗狗感染了病毒,最好的治疗方法还是立即送医。虽然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但是病毒不一样。病毒的潜伏周期很短,有时候可能只有3天左右,这种情况下,如果狗狗没有死亡,说明它已经产生了抗体,风险已经大大降低;但是如果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应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无论怎样,打疫苗是保护狗狗健康最关键的一步。
一般来说,完成了完整疫苗免疫程序且抗体处于有效保护水平的犬,是不会轻易感染上犬细小病毒的。然而在实际临床中,完成甚至完成了加强免疫的犬感染并发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并且不乏使用知名品牌疫苗免疫的犬发病,因此,部分宠物医生和养犬者对犬用细小病毒疫苗产生了怀疑,认为犬用细小病毒疫苗没有用,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实际上,首先,从病毒学的角度讲,犬细小病毒的分型与变异是造成免疫后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国内目前临床流行的犬细小病毒以CPV-2a和CPV-2b为主,从国外的观察该两种毒株引起的临床症状比CPV-2引起的症状严重得多,而目前国内使用的犬用细小病毒疫苗毒株多为CPV-2或CPV-2a,对CPV-2b的保护存在一定的缺陷。
其次,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应是由于目前对宠物犬的疫苗免疫存在不规范所造成的。比如免疫程序不合理,未完成完整的初免程序,过早的进行初免,加强免疫的时间不及时等。
第三,免疫抑制/耐受宠物的出现和增多,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宠物在免疫后抗体水平低下甚至不产生抗体。犬在出生后通过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可获得对多种疾病的抵抗力。由于目前相当部分的母犬进行了合理的加强免疫,因此其后代所获得的母源抗体具有较高的水平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达80-100日龄)。而目前临床上很多宠物医院在犬20-30日龄时就开始进行初免,此时犬体内的母源抗体浓度仍处于较高的水平,此时免疫首针疫苗后由于母源抗体的免疫抑制/耐受作用犬很难产生相应的抗体,即使产生了抗体也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在遇到外界细小病毒病原时是很难进行有效抵抗的,结果发生犬细小病毒感染并发病,造成犬免疫后又被细小病毒感染发病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