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会做窝?
我见过的动物里,做窝的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包括人类)。鱼类不做窝;昆虫和两栖类基本上没有固定住所,即使有,也非常简单,用不着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营造。 鸟类的巢一般由雌雄鸟共同筑造,材料主要有树杈、枯草、树叶等,结构非常牢固,搭筑技艺也十分高超,有的鸟巢甚至可以挂在枝杈间,随风摇曳而不会被风吹落。
熊是熊科动物的统称,它们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熊科,共有8属16种。其中亚洲的棕熊(Ursus arctos)、美洲的黑熊(Ursus americanus)、北极熊(Ursus maritimus)和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会搭造简单的巢穴,以躲避严寒、风沙和降雨,但不像鸟类那样精心制作。
除了上述几种动物外,会筑巢的还包括啮齿目的松鼠和仓鼠,爬行类的蛇和龟,以及蜥蜴等。这些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体表被有硬壳或甲,可保护其软体(头骨、内脏等)不被伤害。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会筑巢,其中又以食草动物和食虫动物为最多,这些动物性情较为温顺,以植物或小型昆虫为食,栖息于岩洞、树洞或土壤中。为了达到安全产子、育儿的目的,它们就会选择在隐蔽安静的处所,利用植物枝叶或土壤筑巢。以鸟类来说,几乎所有鸟类都会筑巢,只有几只不会筑巢,例如几维鸟、美洲鸵、非洲鸵鸟都不筑巢。这些鸟类有的直接将卵产于地面或岩缝中(如几维鸟、美洲鸵),有的则将卵产于泥土坑中(如非洲鸵鸟)。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几乎所有的鸟类都会筑巢,而哺乳类动物则是居住在洞穴中。其实不然,有一些鸟类,如杜鹃、红隼等是不筑巢的,它们分别把卵产在别的鸟巢内和岩隙中;而大多数哺乳类则是筑巢的,如鼠类和一些有袋类都筑有用于产仔和哺乳的洞巢。许多灵长类也有筑巢产仔的习性,如金丝猴就是在树木的杈枝上盘结成一圆形窝,产仔后,将幼仔放置在窝内,便于照料。巢穴是为动物完成特化行为(如繁殖、休息、越冬等)提供适宜小环境的场所。巢穴的大小、形态、结构等特征与动物的行为方式、体温调节能力和御敌方式等生理机能有关,也与动物体长、体重、体型等生物特征有关,还与环境提供的建筑材料和场所有关。
鸟巢的种类、形状、大小、建筑材料等特征不仅因鸟种而异,而且在同一种群中也存在种内的多态性。对筑巢习性不同的鸟和筑巢形态差异大的鸟,其行为的可塑性和学习行为的不同是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如家燕在不同地区的建筑形态就有很大的差异,在北京地区(包括周围的怀柔、密云、延庆)的建筑类似碗状,而河北邢台、山东临沂、江苏沛县和安徽亳州等地的建筑则呈盘状;北京地区的家燕在房檐梁下或房檐下的墙皮上(如在中南海和北海)营巢,而在河北邢台、山东临沂和江苏沛县等地则是在房檐下接近墙皮处营巢。对这种行为的差异,不论是同一种群,还是同一对配偶,多是由于筑巢环境和学习行为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