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像什么动物的叫声?
“嗯”这个音,在中文里,是有不同意思的:表示应允、肯定——《韩非子·难言》:“然则人之应允,类乎此也;抑或者应允虽类而实不然?”
表示喜悦——《礼记·檀弓下》:“慈母以愉色待之,子曰‘悦’。” 表示感叹——先秦·庄子《庄子·至乐》:“夫天者,万物之上帝也,莫盛于天。”又《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表示疑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还有表示惊讶、痛苦、应承、满足等等意思,但这里只讨论前面三种。 “嗯”作为表示喜悦和感叹的用例,古书里面有很多,比如: 《战国策·赵策一》:“平原君未出境,晋鄙军中有鼓角之声。平原君以责赵括之母。” 《汉书·公孙弘传》:“天子召见诸儒,弘一人升堂,受制问状。诸儒或不能对,或语不清晰,诸生或窃笑。公廉知之,降阶揖让。”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赤伏符,黄帝时谶文也。其辞曰:王气中,赤伏符。当行德,天下治。”李贤注引三国魏刘劭《玄象赋》注:“王气,天子之气也。赤伏,火德之精也。”
以上各种文献里的“啊”“唉”“哇”“噢”等,都是上古汉语里“啊”的变体。这些声音,有的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在用了(“啊”字现在很少单独作叹词),但在宋朝话本小说里却很常见。
宋代话本小说里经常出现的“啊呀”“啊呵”“哎哟”“干罢”等,就是现代汉语“啊”的前身了。它们在现在的北方方言区用得都很多。 关于古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著作,最出名的要数林荣祥先生写的《古文修辞》。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90年,最近我翻到了2015年的第3版。书中专门有一节论述“句末的语气词——啊”,内里有丰富的资料和精辟的分析。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去查阅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