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绝育为什么?

轩辕琳鸿轩辕琳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减少疾病发生率 未绝育的猫咪,特别是雄猫,由于体内有旺盛的荷尔蒙分泌,容易导致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炎症的发生;而做了绝育手术之后,这些疾病的发生率就会大大减少。 未绝育的猫,尤其是公猫,存在隐睾的问题,也就是睾丸退化了,但没掉下来,停留在腹腔内。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炎了,症状是比较严重的。另外,由于没有下降,精索会紧紧缠绕在静脉上,影响血液回流,也会引起肿胀疼痛。这些问题,做过绝育的猫都不会再有。

2、降低死亡率 根据美国动物协会的数据,65%以上的老年猫死亡原因和受伤有关,77%的成年猫死亡原因和受伤有关,而40%的幼年猫死亡原因和受伤有关。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猫死亡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而避免的关键就在于——绝育。 因为通过绝育,可以大大降低猫咪因发情、寻找交配对象而导致伤亡的概率。 要知道,发情期的猫咪可不管对方是不是自己命中注定的TA,一旦激情上头,可就冲昏了头脑,什么危险都敢冒。

3、改善性情 大多数猫咪做完绝育手术后,都会变得温柔很多,不会像以前那样暴躁,不会经常故意惹你生气,也不会随意对着你“发脾气”了(比如,过去你会经常被一只公猫追着“欺负”,现在再也没有这种情况发生了)....

堵霞平堵霞平优质答主

一、控制猫群的无序增长。

当前最突出的原因是控制猫群无序的快速增长。大家经常听到有个词叫“计划生育”,“计生”是对人类社会而言的,在宠物界,这个词是用不上的,因为宠物的生育权是掌握在饲养者手里的,要不要宠物繁殖后代,生与不生,生几个,“计划生育”的决定权完全在饲养者手里,不存在政府和社会组织来强制管理,最多就是宠物医院医生给点建议,所以不要将“计生”用在宠物界。

有的客户喜欢自己的爱猫生育,让小猫也经历一次最原始的“人类”的生育过程,这也可以理解,不过建议最好一只母猫控制在一个批次生育一次,两年时间,养育一窝。

我们国家是人口大国,同样在一些大城市,也是猫和狗(还有兔子等其它小宠物)的养育大社会,就拿猫而言,以北京为例,2018年的统计,北京市登记在册的合法养育的家猫在30万只以上,流浪猫3万只以上,此外还有无数的没有登记数量的猫,但即使是这个数字也足够惊人,并且猫的每年的新生的宝宝,在过去10余年中增长了2一3倍以上,但作为它们的生存和成长环境,无论是主人的居所还是流浪猫的街巷,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减少,人们越来越居住在摩天大厦中、流浪猫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开发的建筑所挤压,如此矛盾如何调和?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猫的生育率,通过给猫进行绝育手术,来降低甚至关闭猫的生育能力,避免猫群无序的增长。

二、减少主人的负担。

通常幼年猫每窝生4一8只的幼猫,多的达到10一一12只,甚至14一15只,这个数量会给母猫和养育猫的家庭带来难以想象的负担。母猫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和喂养行为,对于它自己身体的康复和下一次的怀孕生育都是不利的。很多母猫在哺乳过程中发生肌腱拉伤而造成一侧前肢下垂不能接触地面,更有甚者引起严重疾病死亡。哺乳期间,母猫的乳汁经常不够甚至无法满足幼猫的发育需求,幼猫成活率极低。对于养育猫的家庭,养育一窝幼猫本身就是一大笔开销,而更重要的是,这一窝幼猫的去处也使主人犯了愁:留不住,送人了有可能再次被遗弃、被杀。总之,给主人添乱,不绝育不如绝育。

三、减少猫的发病机会。

对于公猫、母猫,尤其是母猫,绝育手术能有效减少相应繁殖器官疾病的发生,比如公猫的尿道堵塞、细菌性膀胱炎、尿石症、各种生殖系统炎症等。

母猫不怀孕和不用哺乳,体内不会再有相应的生殖器官的激素刺激,避免了生殖器官炎症发生的机会和可能,同时,也避免了乳腺癌发病几率。

公猫同样是因为去除了生殖系统器官,不再有相应激素分泌和器官的病变。

如果未给猫绝育,母猫会发情甚至怀孕,通常母猫发情时间为3岁左右,在这个时间段前后,就需要主人决定给母猫做绝育手术了,母猫发情时期一般春季,如果春季不便做手术,也可选择避开寒冷的冬季,在秋季做,避免伤口感染。只要母猫第一次发情后就停止,做绝育手术,不会有影响。

公猫通常比母猫发情晚、初次发情在1岁。3岁以后绝大多数公猫开始发情,发情后,公猫会到处乱跑找母猫、会打群架、会嚎叫,严重干扰其它宠物的生活、甚至人类的正常生活。公猫如果出现这些,就应该尽快做绝育手术。如果不到3岁,但已经出现发情,也可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