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什么情况下要驱虫?
先说结论,每个月都要给猫咪驱虫! 每次见到朋友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特别想给他们看看这篇文章,可是最后都忍了。因为文章太长,他们可能也没时间看。 所以我就直接给出答案吧——每个月都必须给猫咪进行驱虫!无论你家猫咪是幼猫还是成猫,是新来的小猫还是已经养了很多年的老猫都需要每月驱虫!不要问我为什么,这是寄生虫的恶果。
首先我们来说说体外的寄生虫吧 跳蚤属于体外寄生虫里比较常见的,其它还有虱子、蜱虫等。这些虫子虽然都是体外寄生虫,但是寄生部位不一样,所以不用担心它们会互相传染。 跳蚤体型很小,肉眼比较难看到,它们的生命周期很短,基本上1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个代次,也就是说你买回家1周后的跳蚤肯定是全新的。
那么有人问了,刚买回来的猫猫没有跳蚤那怎么会有寄生虫呢?那是因为在猫咪原来的环境中就有寄生虫,只是猫原来不在眼前,看不到而已。 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定期驱虫就可以了。
体内寄生虫主要是吸虫、绦虫、线虫等等,不同寄生虫有不同的寄生位置和特点。例如吸虫喜欢寄生在消化道的胆道里面,当猫咪吃了含有吸虫幼虫的食物后,幼虫进入消化道并在里面发育成成虫。
由于胆道内有油脂,适合寄生虫生长,因此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呕吐的情况(如果有蛔目感染还会拉出成型的粪便)。 如果不治疗,寄生虫继续繁殖,会出现消瘦、精神不好、腹泻不止等情况,严重了甚至会死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现在市面上有不少广谱杀寄生虫的药,这些药物对多种寄生虫都有杀灭作用,因此只需根据说明书服用就可以达到效果。
我们一般把蠕虫称为寄生虫,寄生在猫咪肠道的有蛔虫、钩虫、鞭虫、绦虫等,寄生在肝脏的有肝片吸虫和华支睾吸虫等,寄生在肺部的有肺内滴虫和毛细线虫等,寄生在其他部位的有耳螨、疥螨、虱子、蜱虫、包虫等,几乎全身各个部位都可以寄生寄生虫,其中肠道寄生虫最常见。
蛔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在小肠,夺取营养,造成猫咪发育不良、营养不良,肠道局部黏膜损伤、蠕动功能紊乱、消化功能降低,临床上以消化障碍、生长缓慢、幼年个体发育不良为主要表现,严重感染时可引起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肠道阻塞甚至穿孔而死亡。
绦虫病同样属于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猫患绦虫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偶尔出现肛门瘙痒或发育不良等,虫体附着在回肠时,可引起肠梗阻、肠道出血及机体贫血等。
对于新收养的猫咪来说,一定要做体检,检查有没有寄生虫,如果有,要全部治疗干净后再和其他猫咪接触,因为大多数寄生虫可以通过猫窝、猫砂盆、食物盘、毛发等传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一般情况下,对于3个月龄以下的猫咪,每半个月驱虫一次,3个月龄以上、1周岁以下的猫咪每个月驱虫一次,1周岁以上的猫咪可以每3个月驱虫一次。
用于预防寄生虫的药物都是高效广谱的抗寄生虫药,可以同时预防多种虫病,一般片剂为苯并咪唑类成分(如丙硫咪唑、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和吡喹酮,注射液多为伊维菌素+吡喹酮,对肠道线虫、绦虫、吸虫、球虫、包虫、蜱虫、疥螨等都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一般在服药后的4个小时之后就可以恢复日常活动和饮食,药物代谢较快速,所以可以定期进行寄生虫的预防,用药后排出的虫体,要集中收集,处理掉,排泄物污染的猫砂、猫窝等,都可以经过加热杀死虫卵,也可以经过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虫卵,或者直接集中收集后深埋处理。如果不能确定自家猫咪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可以在宠物医院做粪便常规检查,如果有寄生虫感染,会有虫卵排出,常规检查就可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