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如何面对宠物行业的发展?
首先,关于宠物行业的定义比较宽泛,我理解题主可能说的是宠物相关产业的经济规模。我国养宠(犬猫)人群超过1亿,按每人年均消费50元计,整体宠物经济市场规模约在600亿元左右,如果算上周边产品和线上购物,估计有接近2000亿元的总体市场规模。
当然,这个数据肯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影响其规模的因素主要是宠物狗和宠物猫的数量,以及人均消费支出,而这两项数据的科学性都是受到广泛认可。所以,这个数据应该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其次,关于国内宠物行业的发展现状,我认为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这是因为行业发展缺乏统一监管所致。以宠物卫生和质量标准为例,由于没有全国性的强制标准,各地执行的标准不一,市场自律水平也参差不齐,导致宠物食品、药品等出现质量差甚至假劣情况时有发生;再如疫苗接种,由于缺乏全国统一规范,各地接种程序不统一,导致疫苗有效率无法保障(虽然宠物医院都会要求提供驱虫证明,但往往效力不够)。宠物医疗行业也存在大量不规范的诊所,医生素质良莠不齐,治疗过程中往往因为对病情判断不到位或者为了图利益多开药而给宠物主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最后,关于如何发展好国内的宠物行业,其实前面已经提到不少了,关键是政府要引导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①建立并严格执行全国性行业准入标准和规范;
②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网上交易平台和商家的监管;
③完善行业诚信体系,加强对不良企业的惩戒;
④加大舆论宣传,让公众了解并尊重宠物 。
正视宠物的伴侣属性。宠物本质上是商品,但这种商品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其活体生物的属性。宠物进入人类生活,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讲是人类需要情感支持的结果。
宠物进入普通家庭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日常生活中被当作人的家庭成员对待,因此拥有宠物的人很自然的赋予其人的情感和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宠物的权益很容易被作为“人”的权利的一种延展来考量。正因为此,对待宠物时,不能以对待一般意义商品的观念和方法来对待,而必须承认其“伴侣生物”的特殊性。宠物行业的健康发展尤其需要以伦理道德等非市场因素的价值标准来规范。
加快国内宠物行业的规范和监管制度。在宠物价格快速上涨而我国宠物行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的情况下,难免有投机之徒通过售卖患病宠物而牟利。此外,一些宠物医院在疾病诊疗中存在扩大治疗规模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形下,宠物疾病甚至宠物死亡就成为常态。要避免这种情形,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强化对宠物市场的监管和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推动行业规范的制定和实施,避免恶性竞争。
加强对宠物饲养家庭的科学教育支持。许多宠物疾病都与宠物饲养者不科学的照料方式有关。以猫为例,很大一部分猫是被当作“笼养宠物”购买,而刚满月的初生猫需要逐渐学习科学的照料方式,其结果往往是猫因照料不当发病直至死亡。因此,对初为宠物主人的家庭进行科学照料的宣传支持是亟待加强的。而从长远来看,还需要推动社会对动物权利、动物福利的关注和尊重,以推动和谐的宠物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