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洗了还是臭臭的?
“便臭”这个味道,主要是由大便里面的化学气味儿产生的。 食物被吃进肚子后,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有一部分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变为身上的骨头、肌肉、头发等细胞组成成分;而另一部分不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随着肠道蠕动排出体外,这就形成了粪便。 粪便里含有硫化丙烯分子,这种分子具有恶臭气味,如果肠道有细菌,它们就会在肠道里发酵,从而产生臭味儿。
有些人吃完饭后会出现打嗝的现象,这个时候如果闻一闻鼻尖,可能会闻到一股酸味,这就是因为胃里面产生了气体,通过打嗝的方式排出的原因。 而肛门处的异味儿,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1. 饮食因素 长期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会增加肠道内腐败菌的繁殖,令粪便的臭味儿加剧。平时爱吃葱、姜、蒜等刺激性的饭菜的人,其粪便也会有明显的臭味儿。 如果不想让粪便散发臭味,最好在饮食上注意以下几点,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脂肪摄入量(特别是含饱和脂肪酸的肉类),增加粗粮的摄入。
2. 肠道功能异常 当出现消化不良、肠炎或者腹泻时,由于肠道里的有益菌数目会大大减少,并且会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滞留在肠道里,此时粪便的臭味儿也会变浓。
3. 生理性因素 年龄增大以后,体内的消化酶会逐渐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这个时候若不得补养,极易发生便秘现象,从而加重口臭的程度。另外,女性在月经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出现胃肠不适的症状,如胃胀、呃逆、恶心等,也会令粪便的气味改变。
4. 病理性因素 有些疾病也会导致粪便的气味发生变化,需要及时治疗。例如:消化道出血,尤其是下消化道出血,如果得不到补充,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此时粪便的颜色就会由黄褐色变成黑色。 肠道里面有寄生虫,也会导致粪便发臭,需要尽早驱虫。糖尿病、肝病等全身性疾病也会有大便发臭的表现,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