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便是黑色的是怎么回事?
正常人粪便的颜色是由胆汁中颜色最深的胆红素形成的,而粪胆素呈深黄色;当饮食中缺乏铁、维生素B2等营养素时,粪便的颜色会由黄色变浅,甚至呈灰白色;如果服用了带有颜色的药物或食物,则可能导致粪便出现棕色、绿色或者黑色的改变。 然而,当出现消化道出血时,胃肠道内的血液经过消化道吸收后,会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此时大便的颜色就会变黑。
如果是上消化道出血(例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出血),因为血液在胃肠道内经消化液分解,会很快被细菌分解,产生黑色碳化物,这种情况下的黑便多呈沥青状;但如果是下消化道出血(例如大肠癌引起的肠道急性出血),由于血液尚未经消化液分解,直接排入胃肠道内,所以血液里面含有血细胞和含氧量高的血浆蛋白,这时的黑便就可以呈现暗红色或是鲜红色的果酱样,与上面所说的胃肠道蠕动慢导致的消化不良所引起的暗灰色或褐色的“伪黑便”相区别。
大便的颜色能否反应出血的病因,还需要结合便血的颜色、症状以及相应的检查来综合判断。 对于轻度胃肠息肉病、胃溃疡等疾病导致的少量便血,可能只在便后纸巾擦拭时发现便纸上带有一点点血迹;而对于肠道肿瘤引起的大便发黑,由于肿瘤表面糜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这时患者可能只表现为粪便表面有血迹,而里层的粪便却可能是正常的。
对于单纯的大便黑色不要过于紧张,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坚持调理和观察即可。而对于反复出现大便黑色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人,不能仅仅依靠调节营养来解决,还应及时就诊,查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