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金毛狗?
金毛狗蕨,别名:猴毛扫把、观音坐堂、狗毛蕨等,大型永久性常绿植物,根状茎直立,粗壮,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金光闪闪锈色长毛。
多数大型叶片集合成丛,三至四回羽状复叶,革质,光滑,孢子囊生于叶背面,椭圆形,由褐色囊膜包被。喜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温暖、潮湿、多云雾,土层深厚、疏松、湿润而富含石灰质的生境,是北回归线上珍稀且特有的蕨类植物。
形态特征
蕨类金毛狗粗壮,高可达1.5米。根状茎直径可达20厘米,直立,密被线状披针形和阔披针形的全缘鳞片。叶簇生,叶柄长达100厘米,直径达3厘米,深栗棕色并杂有棕黄色,疏生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膜质开展而反曲的披针形和阔披针形的全缘鳞片。叶片矩圆形,长达2米,中部以上最宽达45厘米,三回至有时四回奇数羽状深裂,基部数对羽片和顶部为奇数一回至二回羽裂,羽片长圆形至矩圆形,长40-70厘米,宽10-15厘米,基部和顶部变狭,二回羽裂;小羽片15-25对,互生,有短柄,宽披针形,长5-8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阔楔形,不对称,略下延,边缘有疏浅的浅裂片,深裂几达小羽轴,两面均疏生极细的毛并有黄色粉,裂片20-25对,互生,有极短的柄,矩圆状披针形,长达1厘米,宽2-3毫米,急尖或渐尖,全缘或有疏齿。
叶革质,上面幼时常有粉,下面沿羽轴和小羽轴两侧有毛。羽轴和小羽轴两面有狭翅。叶轴、羽轴和小羽轴上面有浅沟。孢子囊群圆形,有阔的凹缺,生于裂片上部的近顶部;无盖,成熟时通常汇合。
本种的二回羽片和裂片都有较宽的翅,与原亚种差别较大,且仅产于云南西北部,故提为变种,但因标本过少(仅见有采自德钦、贡山及龙陵的标本),其变异及与原亚种的关系还难肯定,以后仍需作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