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患狂犬病?
狂犬病的早期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精神病。发病过程分为前驱期、兴奋期、瘫痪期最后死亡。犬是狂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主要经咬伤传播疾病,也可以经唾液或带病毒的粘液污染各种伤口、粘膜进入机体而感染。该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1周左右,长则可达数月,一般为1-3月。临床上可分为狂暴型和麻痹型。狂暴型主要表现为狂躁、意识障碍、风敏感、畏光、吞咽困难、流涎、神经症状等;麻痹型主要表现为麻痹,张口,常无狂躁表现。
如果被动物咬伤,一定要坚持注射疫苗,狂犬疫苗并不是只能注射一次,而是需要多次注射。
根据我国卫生防疫部门的规定,狂犬疫苗的注射程序如下:
咬伤者于第0天(注射第一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28天各肌肉注射(上臂三角肌,儿童可在大腿肌肉注射)1支狂犬病疫苗,共5支。第0天、第3天和第7天需同时在伤口底部和周围浸润性注射20单位/千克体重的抗狂犬病血清。如果伤口面积较大,应相应增加注射血清的次数和血清的使用量(犬猫每千克体重可注射10-20单位抗狂犬病血清,其他动物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血清的用量)。
注射部位
严重的咬伤,特别是头、面部咬伤的,除了在伤口周围和底部浸润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外,还应在神经血管丰富的肌肉组织内多点注射。
同时咬伤者还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使用抗生素。